公司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皮革发霉处理方案

皮革发霉处理方案

 清除营养物质

  在制革过程中残留在皮革内部和表面的糖、蛋白质、脂肪等均是霉菌的营养源,应当除去,以去除霉菌在皮革上繁殖的基础。

  2控制环境条件

  (1)温度

  通常的室温特别适于微生物的生长,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情况不同。当温度低于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停止代谢,一些抵抗力弱的逐渐死亡,抵抗力强的则处于休眠状态(如形成芽孢),待温度回升到0℃以上时,开始部分恢复生机,即恢复生命运动。而当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蛋白质凝固,微生物会死亡,但形成芽孢后的一些微生物可以抵抗100℃以上的高温。蓝湿皮上常出现的是霉菌,其生长、繁殖的较适温度是25℃左右。

  (2)湿度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是如此。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相对湿度(或需水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细菌的旺盛生长需要**过饱和湿度或有液体的环境条件,霉菌在相对湿度**70%时就能生长繁殖。干燥的环境会引起菌体细胞失水、盐浓度增高或蛋白质变性,使其处于休眠状态,或生命活动受到抑制,或逐渐死亡。

  (3)空气

  有的微生物需要在空气中才能生长,称为需氧菌;有的在无空气的环境下生长,称为厌氧菌;有的在有空气或无空气环境下都能生长,称为兼性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所有霉菌及部分细菌是需氧菌。因此,控制或切断储存过程中垛内氧的供应量可以有效抑制需氧菌的生长、繁殖。

  (4)pH值

  环境中的pH值通过对氧的溶解度、营养物质的理化性能、氧化还原电位、细胞膜的透性、酶的活力、代谢途径等多方面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菌、霉菌的生命活力。细菌生活环境的pH值一般在3.5-9.5,较适值在7左右。霉菌适应范围更广一些,在pH值1.5-11.0之间,较适pH值是6左右。离较适pH值越远,细菌和霉菌越不易生长、繁殖。

  由以上影响因素可知:要降低蓝湿皮霉变的几率,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净化空气,减少霉菌孢子数;②控制温、湿度,采用低温保藏,并提高皮革的干燥度;③加除氧剂,减少氧含量,抑制霉菌生长。所有霉菌及部分细菌都是需氧菌,切断储存过程中各种细菌、霉菌赖以生存的氧的供应,减少空气与蓝湿皮的接触面积才能达到防止蓝湿皮发霉的目的。④调整出鼓前铬鞣革的pH值,出鼓前铬鞣革的pH值由4.0土0.1适当调整为3.5土0.1.细菌和霉菌一般都是靠自身分泌的酶,把周围的物质消解为可被自身吸收的成分而赖以生存的。酸碱值的适当改变,使酶的活性受到有限抑制,并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延缓了蓝湿皮发生霉变的时间。同时,出鼓pH值的适当调整有利于降低储存过程中因铬的碱化而形成铬斑的程度。

3 电离辐射处理

  用钴辐照皮革,穿透力强,可杀灭内部的全部真菌孢子。黄汝强等报告,将皮革产品以塑料袋装好,再装箱经0.8MR以上辐射处理,可防革制品霉变。

  4 环氧乙烷熏蒸杀菌

  环氧乙烷杀菌的原理就是将霉菌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与环氧乙烷发生烷基化反应,使霉菌死亡,达到灭菌效果。使用该法时,先将要灭菌的皮革及皮革制品堆置于密闭的灭菌室内,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然后通入气态环氧乙烷,一般控制48 h,室内温度40℃左右,环氧乙烷通入量为每米3空间0.4-0.5 kg,二氧化碳或氮气通入量为环氧乙烷的7-8倍。实验表明,经该法灭菌的皮革和皮革制品,贮存在30℃、相对湿度95%条件下2个月未见霉变现象。

  5 使用防霉剂

  将各种防霉剂加入到浸酸、铬鞣、植鞣、乳液加脂或加油等工序的浴液中,在加工过程中防霉剂被革所吸收。有研究表明,①皮革防霉剂的施加方式对皮革防霉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正确使用防霉剂可降低防霉剂用量、充分发挥防霉剂的防霉作用;②防霉剂与皮革加工过程中所使用化工材料的相容性是影响其防霉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使用防霉剂前应了解其与制革工艺中其他材料的相容性,以确定防霉剂的施加工艺;③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防霉剂对已长霉的不同皮革及制品有不同的杀菌、抑菌性能。

sugar1036264300.b2b168.com/m/

返回目录页